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练习:每日一练(46)
- 时间:
- 2023-06-26 17:12:26
- 作者:
- 潘老师
- 阅读:
- 来源:
- 上海教师资格证





1.小明学习了数学一下午他感到很满足,这是( )。(单选)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自我控制
2.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单选)
A.随机教学
B.情景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3.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单选)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4.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控制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 )。(单选)
A.主动感
B.羞耻感
C.内疚感
D.自卑感
5.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的观点的是( )。(单选)
A.心理发展存在学习的最佳期限
B.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C.心理发展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
D.环境决定论
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涉及的基本概念有( )。(多选)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7.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除了遵循素质教育的一般原则外,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则。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 )。(多选)
A.活动性原则
B.情境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静态原则
8.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其属性不变,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发展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判断)
9.在小学生中,存在着智力水平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差异和能力结构上的差异。( )(判断)
10.玲玲家庭条件优越,自己学习上进,家长希望她能考上省重点中学。她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临近中考,学校给她们加班加点,她自己也更加勤奋。虽然成绩较好,但是她还是怕考不上重点中学,患得患失,使得她越接近考试越紧张,吃不好睡不着,白天上课脑袋昏昏沉沉,复习效果差。中考时,一进考场就满脸通红,头嗡嗡作响,拿到试卷一看,似乎考题不难,但是答案就是老想不出来,满身大汗,双手发抖,结果原来记的内容都想不出来了,考试失败。
(1)玲玲存在哪种心理与行为问题?这种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2)请你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案例分析)
1.【答案】B。解析: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自我体验是伴随着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与个性特点的判断与评价。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调节。题干中的“感到满足”是一种内心体验,所以选B。
2.【答案】D。解析: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A项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和认同感。不符合题干描述,故A项错误。
B项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符合题干描述,故B项正确。
C项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等的意识。故C项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D项理想自我是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理想自我是指理想中的,更希望自己能达到的自我。故D项不符合题干描述,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B项。
4.【答案】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信任对不信任是0-18个月,自主对羞怯是18个月-3岁,主动对内疚是3-6、7岁,勤奋对自卑是6、7-12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12-18岁。其中,在18个月-3岁孩子面临的发展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者指责孩子,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多的羞怯与怀疑会使孩子产生羞耻感。故答案选择B。
5.【答案】D。解析:维果斯基依据马克思的活动观,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维果斯基提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即“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步的。”维果斯基早在1920年代就注意到活动在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意识与活动的统一性,即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因而,可以通过活动对意识进行客观研究,把意识的内容加以物化,转换成客观的语言,转换成客观存在的东西。由此,维果斯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这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6.【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包含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1)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2)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3)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4)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就产生了不平衡的状态。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A、B、C、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7. 【答案】ABC。解析: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除了遵循素质教育的一般原则外,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则。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是心理素质教育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促进主体将内外活动协调整合,进而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情境性原则是指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创设互动式情境,以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心理活动,诱发学生的行动愿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心理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素质教育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8.【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个体的运算水平作为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并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皮亚杰认为运算具有四个特征:①运算是一种内化的动作;②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③运算具有守恒性;④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守恒是指个体认识到客体尽管外形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的一种能力。具有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的主要标志。当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外形发生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时,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故该说法正确。
9.【答案】√。解析:个别差异主要表现能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和性格差异这几方面。能力差异又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能力的性别差异,其中性别差异主要指的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由此可知该题说法正确。
10.【参考答案】解析:
(1)玲玲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玲玲在考试之前出现脸红头疼,浑身大汗,双手颤抖等行为表现,是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
(2)解决对策:
第一,采用肌肉放松训练;
第二,采用系统脱敏方法;
第三,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玲玲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