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教师资格网!本站为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教师商城购课入口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21-65378891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语言和文化、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时间:
2018-06-04 14:09:09
作者:
毛老师
阅读:
来源:
上海教师资格证

 

  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精神,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自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保工程启动之日起,各分卷的作者便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扎实推进语保工程建设。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数以千计的语言点、方言点得到记录、描写、录制。如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已首发出版,浩浩巨著,堪称洪篇。

  其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由河北师范大学桑宇红教授编著。此书共计30万字,327页,收录井陉方言文化图片600余幅。所谓“语言文化”,就是用地道的井陉方言表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丧嫁娶、节日以及说唱表演;所谓“典藏”,就是要利用多媒体、数据库以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将井陉的方言以及最具特色的文化保存下来,向世人展示。该书收录方言文化词条610条,说唱表演19条(包括口才禁忌、俗语谚语、歌谣、戏剧、故事)。每个条目均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释义,在最具地方特色的条目后以及说唱表演条目后都附有二维码,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进入在线访问,可收听方言条目的录音,亦可收看相关视频。书后有条目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井陉方言作为河北省唯一代表点被列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在于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方言特点。“井陉”这一名字由来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井陉县志》:“王翦伐赵,下井陉。”这里的“井陉”指的是“井陉关”又叫“井陉口”,广义上说,井陉关指的是西起娘子关、东至土门关的整个峡谷通道,而狭义的井陉关,指的就是东边的土门关,现位于今鹿泉区土门村。井陉以其地形得名,《寰宇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太行八陉,井陉是第五陉,是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背水一战古战场和百团大战主战场。秦皇古驿道,在今井陉白王庄村依然保存尚好,在那里还能看到车轮碾轧过的古车辙深深的痕迹,使后人深刻体会到“书同文”“车同轨”的历史。

  井陉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现有东元村史前文化、威州蔓葭文化、测鱼仰韶文化、石桥头龙山文化及跨越千年的古瓷窑文化;有蔓葭古城、天长古城、秦皇古驿道为代表的千年古县文化;有以井陉拉花、抬皇纲、井陉晋剧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有以众多节日社火、庙会为代表的古民俗文化;有以于家石头村、大梁江等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有以苍岩山福庆寺及法舫大师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苍岩山桥楼殿、古戏台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有以洪河漕、挂云山指挥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蔓葭之战、背水一战、庚子大捷为代表的兵家文化;有以面食、杂粮为主的山区特色饮食文化等等。井陉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7处;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97项,其中市级52项,省级32项,国家级4项。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历史见证物和自然遗产均散布在传统村落中,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1个。此外,井陉县传统节日文化、庙会文化极其丰富,且保存完好。全县318个村,村村有庙,村村有花会,据统计共有大小庙会400多个。其中尤以春节民俗活动最活跃最具特色,自古有“过十五、闹十六”的习俗。每逢春节,群众性声势浩大、种类繁多的文化活动便进入了高潮。因此,每到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各村就组织演出队伍轮流到各村进行踩街演出,以此振奋精神,弘扬美德,表达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庆贺和祈盼,俗称“过会”。花会节目有井陉拉花、社火、跑驴、聒喜好、旱船、竹马、跑龙灯、抬皇纲、龟驮碑、老娘送闺女、搧佞官、打铁火、崩金丹、跑灯、撵虚耗、猜灯谜、放河灯等百余,此乃“中国春节文化奇葩”、“中国庙会文化大观园”!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井陉方言系属冀鲁官话。然而,井陉大部分乡镇实际保留入声,且乡镇间的语音差别相对较大,呈现了晋语向冀鲁官话之间的过渡特征,这种过渡性主要体现在井陉入声的演变类型差异上。位于井陉西部及南部靠近山西地带的地区,如测鱼镇、南峪镇大多保留有喉塞尾,平声不分阴阳,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即便其他大部分地方虽然单字没有喉塞尾,但也多保留清入字独立成调的特征,且不同地区清入独立成调的比例不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井陉靠近矿区地带的方言单字调只有三个调类,入声已经完全归派入平、上、去三个声调之中,且清入大多派入上声。不过,无论是清入独立成调的四调方言还是三字调方言,尽管单字调都没有入声喉塞尾保留,但是却在词中保留着入声喉塞尾的特征。以上仅是井陉方言语音的部分特点,其词汇和语法更是独具特色。井陉方言中保留着丰富的分音词。有“拨”字头分音词:拨拉,“拨”的分音词,拨动,搅动;拨缆,“绊”的分音词,绊住或缠住,使行走不便。拨徕,“摆”的分音词:来回摆动。有“嘚”类分音词:嘚拉,“耷”的分音词,下垂;嘚嘹,“叼”的分音词:狗把肉嘚嘹走了。井陉方言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圪”头词。如:圪蹴,蹲。圪捣,反复摆弄。圪挤,挤。圪紧,收缩,凝结。除此之外还有合音词。例如:伢,“人家”的合音。甭,“不用”的合音词,与“病”同音。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一书除了需标注国际音标,还需对方言本字和方言词进行考证。例如对“拉花”的考证。“拉花”是井陉特有的民间艺术,在井陉,对于“拉花”的传说有很多种。一说拉花是在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拉花舞蹈中的女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此书在对“跷子拉花”进行文案解释时提到:“跷子拉花”是井陉拉花的表现形式之一。以南固底为代表。通常女角脚上穿一双用酸枣根做的仿三寸金莲的寸跷,外套小绣花鞋鞋套。据当地人说,早期封建社会,妇女不可抛头露面,因此女角常是男扮女装,《阅微草堂笔记•拉花》有记载说“秧歌队中作女妆者,俗谓之拉花”。关于“拉花儿”的起源,有人追溯到《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说:“中山地薄人众……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跕”就是跕脚,“屣”就是鞋的别称。井陉是原古中山国领地,中山乐舞在当时盛行一时,由于井陉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古老的舞蹈形式得以保留下来。由此可见,此书对方言词尤其是民俗词语的解释并不拘泥于民间传说或者地方著述,而是切实做到了追本溯源,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些民俗词语的由来。

  专业性之余又不失趣味性。此书的前期工作是利用文字和音标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对所有调查条目的方言说法进行录音,对部分方言文化现象本身(如婚礼、丧礼、节庆、民歌、曲艺、戏剧等)进行摄像,对所有调查条目的实物、活动进行拍照。如此一来,才呈现出这样一部EP同步,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巨著。这是此书最大的特色。以往的方言类著作,只关注其专业性,而方言专业之外的人只能望而却步。而一些地方性的民俗类著作却是趣味性有余,专业性不足。因此,此书在每个方言词条之上相应地匹配了一到两张图片,让读者知道这些方言词所指为何。此外,传统图书只能提供给读者静态的阅读模式,这已难以满足一些习惯于网络阅读的读者。而此书在最具地方特色的条目后附有二维码,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进入在线访问,便可观看相应地音视频。比如井陉的春节美食丰富多样。虽然文案中对各种美食的制作有详细说解,但仍不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因此,此书在“油绳儿”“云头”“面筋”等词条后附有二维码,让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直观呈现。再比如说唱表演一章的每个词条后都附有二维码,这让井陉方言并不只停留于纸面,也使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井陉方言的特点。二维码的使用增强了图书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阅读体验,立体地为读者呈现语言形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方言文化”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等。因此,此书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方言学,在其他方面如民俗学、民间文学、社会学、历史文化地理学、建筑学等的研究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房屋建筑”一章,此章收录了石窑洞、土窑洞、平房、瓦房、石头房、土坯房等房屋建筑形式的图片和方言词条,并对每种房屋建筑的建造过程进行了详细说解。从三百年前的三层阁楼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平房,从庄严华美的瓦房到如今样式单一的砖房,这俨然是一部房屋建筑史。“节日”一章收录了井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火”“打铁火”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锔锔儿匠”“撵虚耗”是对民间传说的再现,“姥娘送闺女”“抹牌”是对旧社会的调侃。井陉的非遗可谓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再如“说唱表演”一章所收录的既包括农业谚语、气候谚语、生活谚语,又包括歌谣、童谣、歇后语,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囊括了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方言和方言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如曹志耘教授在《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序》中说“也许我们还会用方言数数,但已说不全“一脶穷,两脶富……”这几句俗语了。至于那些世代相传的山歌、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更是早已从人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而它们无疑是方言的重要成分,更是地域文化的精华。”保护方言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顺应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项目,是政府主导、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保护我们国家的语言资源和财富,保护华夏民族文化之根本,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重大使命、重大责任。《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功劳,这是所有致力于保护井陉方言文化的人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此书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专业性和创新性并举,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有使用价值,既有科学性又有知识性、通俗性的鸿篇巨制。井陉的方言文化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

上海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